close

  先澄清一下,我用了Inception而非全面啟動是因為我認為Inception更能全面地表現出它的感覺

  Inception,片中譯為植入,主角在夢的世界中穿梭,在某人的腦中植入某種想法成為片中的主軸

  我一直認為電影和小說各有其精彩的地方,而同一個創作我通常只會在電影和小說中取其一,畢竟兩者之間難免有比較心理,大多數人又在看了小說後對電影失望。通常我看了電影以後小說就看不下去了,總覺得雖然有那麼多的字,塑造出的世界卻沒有我在電影中感覺到的那麼強烈,隱約覺得其中的雑言太多

     而像Inception這般絕對想像的電影,若以文字來描述,光是想像要怎麼描述水平的地面折起來化為垂直面就是個大工程,似乎無論如何都很難描述出它的震撼。電影是視覺的震撼,而小說則是世界觀的震撼,對其以文字編織出的世界的震撼

     諸如《姊姊的守護者》及《姊妹》,都是我覺得初始故事外的字太多或較平乏而無法吸引我的小說。儘管也有些小說是改編成電影後讓我失望的,我還是覺得改編成電影有其必要性和好處,像從不看也看不下去偵探小說的我,就很感謝《達文西密碼》電影的出現

  Inception是我看了電影後轉而想看小說的其中一個作品,它在電影中描繪的夢中世界太成功、太令人嚮往,又是一個人人皆能觸碰到的世界:人人都會作夢,而人人都想在夢中當王

     我無法辨認Arthur在夢中的角色,但Ariadne和Eames在夢中的角色是當中最有特色的,一個讓想法實現在夢中的造夢者,和一個完全拷貝某人形象的偽造者。Ariadne的個性塑造上具有造夢者該有的年輕大膽及細膩,她的細膩讓她注意到了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,關於Cobb的心結的部分。Eames有著我們對賭徒、騙子有的傳統印象:獨特的幽默感但細膩的心思,能夠注意到模仿對象的所有細節

     可惜的是我們無法細部了解成為造夢者和偽造者的細節,這也是如果小說版本存在的話,相當令人期待的環節

     Cobb在夢中的角色定位在我看來和Arthur一樣難以確認,可人物刻劃上對他有較細節的描述:他對自己草率植入想法的後悔,及他對Mal的存在是否真實所感到的困惑。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無法分清夢境和現實的狀況,偶爾會是現實生活中的Deja vu讓人想起夢中曾有過的片段。

最初我無法把自己和Cobb同步思考,無法理解那種明知道人已經死了卻不斷質疑夢境才是現實的狀況,還會覺得Cobb的多次質疑有些婆娘。可仔細思考後便發現: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很清楚了解他身在夢中,可對進入夢中的人來說,一切真實的有如現實,有時會無法分清兩者,這便是totem存在的原因

    說到totem,我覺得這也是個很妙的設計,一種獨屬於自己的專利。雖說它的用處是在區分夢境和現實,但我還是覺得它就像是超人的披風和三角褲一樣,是種區分出個人的必要品,也是某種程度能將觀者帶入電影世界中的元素---妳可以有自己的totem,當妳握著自己的totem並感覺它時,會有種瞬間自己能踏入不可思議的世界的興奮

   總歸一句,它是一部特效和內容都極佳的電影。特效確實描述出它的震撼力,而世界觀也不會太過粗淺、平凡。這會是一部每次重播我都會看的電影(雖然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)  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91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